Normal cell junction.
A rich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n be seen beside the nucleus.
防粘連技術
Anti-adhesion Technology
敷料的功能
敷料是一種暫時性覆蓋傷口用的醫用材料,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傷口的滲出液及保護傷口,以免受細菌及塵粒的污染,提供利于傷口愈合的環境。
傳統敷料的弊端
細胞粘附性影響敷料的使用效果。長期以來,臨床上都是用相對低廉的、載有各種不同消炎或消毒藥物的普通脫脂紗布包扎和治療因燒傷、創傷所引起的開放性損傷,以及因感染等引起的皮膚炎性損傷等。然而實際上,常常因使用這樣的敷料,造成創面的滲出物和分泌物被紗布吸收,并在短時間內干固硬結,使紗布與肉芽或傷口愈合過程中形成的新生上皮組織粘結在一起,不僅壓迫創面,影響組織生長,并且可能在換藥時撕裂正在愈合中的創面,對迀移的上皮細胞、增生的成纖維細胞造成二次損傷,給病人帶來新的痛苦。
濕性愈合理論
20世紀50年代后期人們在研究中發現,傷口環境對傷口愈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奧蘭(Odland) 1在1958年首先發現保持完整的水泡的傷口比水泡破裂的傷口愈合的速度要快;英國倫敦大學的溫特(George D. Winter PhD (1927-1981))2-4 在1962年Nature雜志上發表濕潤愈合的概念,他以豬皮做實驗,以高分子薄膜(polymer film,一種軟質的塑料防水薄膜)緊蓋保護傷口,發現『傷口在適度濕潤的環境下其細胞再生能力及游移速度較快,其復原速度比在完全干燥的環境下快一倍以上』。
自那以后,上百種“先進的”或“交互式”的敷料被設計開發出來,復雜的敷料為愈合提供濕潤、等滲、交互和非毒性的環境,在與傷口的特征相匹配時,它們將起到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高端醫用敷料的防粘連技術
華陽醫療以濕性愈合理論為基礎,開發出系列功能性醫用敷料,例如醫用藻酸鹽敷料、醫用聚氨酯泡沫敷料、醫用水凝膠敷料等,它們都能防水阻菌、吸收滲液、預防浸漬。
在這些系列化產品中,我們更重視能夠凝膠化的產品,以及以軟聚硅酮為基礎開發出的產品。因為,除了上面提及的功能性醫用敷料的性能,它們在防粘連方面的功能更加卓越。
醫用藻酸鹽敷料通過鈣鈉離子交換形成凝膠,親水纖維吸水后形成凝膠,硅凝膠具有疏水性,它們對外有效阻隔空氣中的細菌、塵埃等異物對創面的侵害,對內則利用吸收創面滲液形成“水汽膜”。這層“膜”起到屏障作用,將創面與敷料有效隔開,以防止成纖維細胞對敷料的入侵,同時起到支架作用,讓細胞遷移至它們應該正確生長的地方。
良好的防粘連效果,不僅有效減輕患者換藥時的痛苦,還能維持傷口愈合所需的濕性環境,促進創面愈合。因此,華陽醫療重視開發軟聚硅酮作為創面接觸層的作用,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帶軟聚硅酮接觸層的功能性醫用敷料,例如聚氨酯泡沫敷料(硅酮型)、高吸液敷料、軟聚硅酮傷口敷貼、軟聚硅酮傷口接觸層、自粘性硅膠膠帶。
華陽醫療的技術發展愿景
如何減輕患者痛苦是臨床醫學的一大難題,也是醫生及護士的終生課題。華陽醫療希望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充滿人文關懷的產品,幫助護理人員及患者獲得更好的護理體驗。因此,在防粘連技術方面,我們還將繼續鉆研,未來將帶給大家更好的產品。
為你,為我,為生命!
參考文獻
1. Odland GF.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cells in the human epidermis. J Biophys Biochem Cytol 1958; 4:529-538.
2. Winter GD. 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z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 Nature 1962; 193:293-294.
3. Winter GD. Effect of air exposure and occlusion on experimental human skin wounds. Nature 1963; 200:378-379.
4. Winter GD, Scales JT. Effect of air drying and dressings on the surface of a wound. Nature 1963; 197:91-92.
關于本頁面內的圖表和數據聲明
本頁面內出現的所有圖片、表格及數據,全部來源于華陽醫療,以及和第三方機構合作進行的研究或試驗。如對內容有疑問,請直接和我們聯系。